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大连金普新区会议纪要或致行业龙头民企陷入绝境?

时间:2025-04-09 18:59:28    来源:焦点日报    

政府的息访,前题是百姓上访的理由是正当的,有理的。息访,无疑是解决百姓所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的息访结果却是,上访人不满意,因他们要的是钱,而不是将企业如何如何,而企业就更不满意了,因一个关于息访的政府会议纪要,已使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家民企业叫“大连华辰电镀有限公司”,带着企业的投诉,记者于近日前往大连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缘起:一份会议纪要的出台

该企业是成立于六十年代初的镇办集体企业,2005 年完成改制,如今在同行业中,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龙头企业,现有职工近200人。然而,企业如今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2024 年 9 月 29 日,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召开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会议纪要要求企业将处理完的污水用车拉到 20 公里处的登沙河海边直排入海。这一决定让企业和此前告状的几位村民都产生了不满。村民告状的目的其实是想向企业要钱,至于污水排到哪里他们并不关心。而企业更是难以接受这一安排,企业每日要排放 150 吨污水,每天需要动用大小车辆十几车次来运输污水,这笔运输费用几乎将企业的利润吞噬殆尽。

事实上,近年来该企业排放的污水一直是达标的。从区到市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监管十分严格,近两年来,环保工作人员去企业检查多达120次之多,几乎要“住在企业”,并且环保局还安装了先进的“在线监控”设备,对企业污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在如此严密的监管下,企业从未收到过环保部门下达的停产整改、罚款等处罚。企业认为,仅凭借一份会议纪要就让自身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实在难以服众。

探源:村民为何上访不止?

调查中记者得知,这份会议纪要的出台源于企业附近几位村民的不断上访,其中领头的主要有两人。他们是本地村民王军、王永祥频繁到各级环保部门举报企业污染。还有一位是来自百公里以外庄河市的姜忠春,他曾租用过企业的一个车间,后因房租及水电费问题与企业产生矛盾。得知村民举报企业后,他迅速加入其中,并成为幕后指使,并出资让村民不断上访,他私下开出 近400 万的价码,声称企业支付这笔钱就停止告状。近期,上访人还通过中间人向企业传话,要求企业拿出 100 万“消灾”,而且不敢留下书面文字,甚至不敢留下说话声音。

村民上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条:一是企业地下掩埋危险废物,二是企业污染了水和土壤。但早在 2023年,当地环保部门联合警方就针对上访内容展开调查。警方和环保工作人员当着上访人的面,将其指定的掩埋地彻底挖掘,结果并未发现任何危险废物。关于水污染问题,更是毫无根据。企业拥有上千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经环保局检测,处理后的污水“完全合格可以直排”。同时,环保局在企业排污口安装的“在线监控系统”,只要污水排放有任何不达标情况,就会自动报警并上报环保部门。在近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各级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了多达 120 余次的检查,几乎每周一次,但企业从未受到过任何处罚,哪怕是象征性的罚款。因此,企业有足够的底气宣称自身排放达到零污染标准。

             (环保局安在企业的监控设备)

现状:企业一年的劳动将化为乌有

今年年初,新区管委会又做出新的决定,要求企业将废水拉到开发区的振鹏工业区,运输距离从原来的 20 公里增加到 63公里,并且需要穿过市区。如此一来,运输费用大幅增加,原本每年75 万的运输成本又额外增加了 80多万,年运输费用高达155万余元,企业的利润几乎全部用于废水运输,几百名员工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占地一千余平方的企业的污水处理车间)

面对如此困境,企业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一,企业距离当地华家镇的污水处理厂仅 1500 米,企业愿意自行铺设管线将污水直接接入该处理厂。该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 2000 吨,目前仅处理约 200 吨生活用水,有足够的能力接纳企业污水。其二,可以在地下安装管道,将污水直排到登沙河,直线距离不超过 3000 米。其三,恢复此前环保部门的决定,将达标水直接排放入河,周边多家企业也一直采用这种方式排放污水。

             (企业拉水现场)

记者手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咋都成了摆设?

记者前去采访时,这家企业正想为附近两户村民安自来水,可是,这些村民离政府建的自来水厂不到千米的距离,村民们说,政府投资几千万,几年了,当初定给老百姓上自来水,到现在都未吃上自来水。

村民们还反映,这家企业的污水完全可以直接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而没有必要往外运,这处理厂可是政府花了3000余万建成的,可现在,只处理点点生活污水,这家3000万的处理厂也如同摆设。

政府花了这么多钱,都成了摆设,其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将是记者接下来要关注的问题。

一家民企,在政府“报复式检查和监控”的状态下,都没有发现问题,可是,却出台个这样一个会议纪要,所以记者在想,在出台前,这政府工作人员到底在想什么?针对无理的上访,息他干麻?不是有很多种处理办法吗?怎么非得要牺牲这个企业?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今年两会多次强调要保护和扶持民营企业。这家企业表示,他们并不奢求额外的保护和扶持,只希望政府能够公正对待,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来处理问题。企业认为,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应以牺牲一家民营企业的生存为代价。如今,这家民企已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其未来走向很值得记者及社会各界关注。(记者 魏敏)

原文来自今日头条:http://toutiao.com/article/7491196839871185449/

编辑:李辉

凡本网注明“XXX(非焦点日报)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经济推荐